在福建宁德的三都澳海域,一场关于大黄鱼的“美味革命”正悄然改变着中国餐桌的生态。这条曾因过度捕捞濒临灭绝的“国鱼”,如今以全国80%的养殖产量和超200亿元的全产业链产值,成为征服全国吃货的“海洋金条”。
宁德大黄鱼的逆袭,始于一场科技与生态的双重救赎。上世纪80年代,以刘家富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突破人工繁育技术,让大黄鱼从“濒危物种”变身“养殖明星”。宁德通过塑胶渔排改造和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建设,将养殖网箱从近海推向20米深的外海,让大黄鱼在仿野生环境中自由生长,肉质紧实、鱼油丰润,品质直逼野生。2023年,全国首座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半潜式全框架深远海养殖平台“宁德1号”投用,年产量预计达900吨,更以自动投喂、视频监控等智能化技术,重新定义了现代渔业。
从渔排到餐桌的旅程,宁德大黄鱼用“全产业链”编织了一张美食网络。在蕉城区,35家苗种企业年培育鱼苗超10亿尾,占全国45%;在加工车间,大黄鱼被分割成鱼身、鱼胶、鱼头等部位,预制菜、鱼骨饲料、生物制品等90余种产品让一条鱼“吃干榨净”;在电商直播间,“赶海父子”团队单月卖出60万单,让大黄鱼24小时内直达全国餐桌。
如今,宁德大黄鱼不仅是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更以“深水瓜”“黄金龙”等品牌矩阵,在高端餐饮和家庭消费市场双线突围。从闽东渔排到全国餐桌,这条“国鱼”用科技重塑基因,用生态守护品质,用全产业链创造价值,最终以“鲜美”之名,征服了亿万吃货的味蕾。
发布于:湖北省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